一三中文网 > 重生无限流之网游修仙记 > 第二十一章 “道”与“道境”

第二十一章 “道”与“道境”

作者:我想修真啊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重生无限流之网游修仙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道”以三,六,九,为尊,数以九为极。为什么现在的“道境”就六层境界呢???“洪荒时期”的求道者,道境有九层。把那三分天注定的前三层也算在“道”里面。。。

    这是因为“洪荒时期”以前的人们认为,“道”无处不在,“道德经”有言,“道”在屎溺中。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向东郭子的人向庄子请教说:“你经常所说的‘道’,究竟在哪里呢?”

    庄子回答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要明白地说出来才行。”

    庄子说:“在蝼蚁身上。”

    东郭子不解地问:“怎么如此卑下?”

    庄子答:“在稗草里面。”

    东郭子问:“怎么更加卑下?”

    庄子回答说:“在瓦壁里面。”

    东郭子问:“怎么越发卑下?”

    庄子回答说:“在屎溺之中。”

    东郭子不再说话了。

    于是庄子解释说:“先生的问题本来就没有触及到要害,你大可不必这样提问,因为道是不会离开一切事物的。”

    东郭子之所以没有能够接触到问题的要害,是因为他不能以道观物,而是以物障目,停留在一个个具体事物的自我表象之中,看不到隐藏在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无形无声而又无所不在的道。

    因此,在他看来,庄子说的道在蝼蚁、在稗草、在瓦壁、在屎溺之中,一个比一个不可想象,一个比一个不可理喻。庄子用这种每下愈况、并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说明方式,不仅强调了道“无所不在”的普遍性,而且也强调了道“无乎可逃”的公允性。道“无所不在”,它内存于天地万物之中,使世间一切事物都成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存在,以至蝼蚁、稗草、瓦壁、屎溺都不可逃避,因而它是公允的。此种公允性也就是说万物在道面前都是平等的。

    《大宗师》篇中说:“道,有真实有验证,无作为无形迹,可以心传而不可口授,可以体悟而不可看见;自己为本,自己为根,在没有天地之前,自古以来一直存在;造就了鬼神,造就了上帝,产生了天,产生了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以为高,在**之下而不以为深,先天地存在而不以为久,比上古年长而不以为老。”

    这些“上古神代时期”流传下来的典籍,无不确认的述说着,“道境”是九重的,人人生而得道,“道境”凡人三境,人人得而不知,

    凡人第一重“问道境”,问道,就表示认识到“道”,不再是愚蒙未开状态。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坚持。。

    俗话说的“成熟了”“长大了”“懂事了”“有自己世界观”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这些都是属于凡人道境第一重。。。

    凡人第二重“学道境”,学道,学道,意识到“道”的存在,而学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中士,下士,都是这层境界无所谓贵贱,因为“道”是无处不在的。。。

    这层“学道境”者,认知了“道”的存在,进而学之。无论是“勤而学道”的上士,还是“若存若亡”的中士,亦或者是“笑而学道”的下士。

    这些都是学道,人生一生都在学习,学习这个世界,学习自己本性。。。人的一生都在“道”中,哪怕你停留,或者倒退,前进,你都有学到什么东西,或者学到“什么都没有学到”。。。

    凡人道境第三重“养道境”,养道,顾名思义,就是“养”,”认知”到“道”,而“学习”“道”,再坚持“养”“道”。。。

    凡人都是止步于这层,不能再进一步,突破自己凡人的“道”,进而获得天地的“道”,受天地赐予“神通”。。。

    养道,就是坚持自己的坚持。至死不渝。万死不辞。直到接触到“道境”的第一重“触道境”,就是真正接触大道了,哪怕仅仅是接触到“道”的一鳞半爪,九牛一毛,这一鳞一毛中的亿万分之一。。。

    如上士,坚持勤而学之。。。

    中士,继续若存若亡。。。。

    下士,继续大笑之而以为道。。。。。

    这些都是第三重的“养道”,人心杂乱,世间繁华,诱惑人心。。。又有几个人可以自始至终坚持自己呢???

    就像庄子:庄子说,道自由地存在并且自由地创生万物,但什么是道,看不见,摸不着,既不可说,也不可闻。如过勉强地要说什么是道,只能把它称为“无”,这个无,不是空无的无,而是没有任何规定性,是无限的无,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成为永恒和无限。

    庄子对道的探寻,最终目的并非为了探索世界万物的本原及原因,更重要的是要以道来说明人的存在,以道来诠释人生,体现生命的意义。所以,庄子的道既体现了宇宙的本质,又包含了人生的真谛,对道的把握关系到人是不是自由的存在。

    在庄子看来,人可以通过对道的体认和把握来实现自我超越,所以庄子笔下的神人、真人、至人都是有道之人。

    “道”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却又无处不在,屎溺,泥土,石头,花草,空气。。。。。。

    哪怕自己本身也是“道”,所以坚持自己的人才会“触道”,接触真正的“道”。。。

    人的一生有如一滴水,从饱满丰润逐渐蒸发殆尽,因此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让一滴水不要干涸?”答案只有一个:“把它丢到大海里去。”大海所象征的正是“道”。人若回到道中,不仅所见无一不美,自身也将得到真正的保全。庄子在《庚桑楚》篇中说:“谁能了解有、无、死、生本来是一体的,我就与他做朋友。”我们不妨以此自许,希望能与庄子“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道”就是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