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血染军魂 > 第196章 僮寨盛会一

第196章 僮寨盛会一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血染军魂 !

    畅鹏猜得不全对,今日的活动可不只是马里山一个寨子,而是邹圩境内百多个寨子均参与的大活动。

    僮、瑶、苗、侗、仫佬等25个民族全都有人前来,人员最多的瑶族山寨,主要聚居在邹圩白山和龙塘村的瑶族山寨,硬是派出了上千人的庞大队伍;第二位是瓦谷围寨子头人莫连子带来500多人;其次是野羊坪僮寨头人韦三苟的300多人。

    而几十上百人的各民族各寨子,参加人数难以计算。再加上马里山僮寨住民已近4000人,如不是马里山寨子已扩大一倍有余,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

    瓦谷围寨子头人莫连子和野羊坪僮寨头人韦三苟原均系覃连雄手下的兵,由于是邹圩当地人,又得覃连雄信任,便由张春水带来邹圩。而后收服瓦谷围和野羊坪后,干掉原头人莫几荣及韦明苟,协助芩福继续收服各寨的莫连子和韦三苟,便在芩福的手段下成为了新的头人。

    后期扩大部队的规模后,韦三苟和莫连子都成为了高级军官,与芩福被当地人统称为芩苟子。

    一行正驻足不动、观察戒备之际,忽然听得几十个牛角号吹响、鼓声擂动,寨门向两边分开,一大群热情洋溢的人们从大门涌出,又是一番数天前到达时的景象。

    不过今天的阵势尤为庞大、人数更多,尤其连排舞动着的姑娘们,已不是较为单一的僮族幽蓝亮黑,而是色彩斑斓、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却让人感觉缤纷多彩、兴趣耸然。

    见此状况,几人便下马步行,警卫人员始终保持着警戒,刚才惊吓不轻,警卫们再也不会在任何情况下放松警惕。

    过后,经张文忠组织其领导的军统局主要军官,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研究,一个严密的警卫程序方案制定出来,报畅鹏调整补充和辛报国批示后,于西海湾高层的警卫部门一直延续执行着。由于这一个严谨而融合了后世保卫理念的安全措施被严格的执行着,西海湾特区的高级官员从来没出现过意外。

    当芩福知道司令要走后,又在连番几日的军民共建道路的过程中,与各个山寨的头人们一‘串联’,大家便开始着手准备,宰牛杀猪、捉鱼抓鸡、赶鸭擒鹅、包粽子、做糍粑、蒸糯米、压年饭。

    从头一天起,全寨男女老少欢聚一起与各处汇集的各民族人们一齐准备着。

    今天的马里山寨子,集中了20多个民族民间的乐器、音乐、舞蹈、技艺、服装服饰、器皿器具等,参与者和所有寨民人人穿着新衣新鞋,不是节日胜是节日。

    起初,各民族人们不知道用什么节日模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犹豫不定之间,不知是谁的倡议,大家便把所有节日和能代表各个节日的节日礼节及物品食品都搬了出来。

    当众人踏入寨子第一步,僮族人敲响他们尤为珍藏的铜鼓。由于从解救僮奴开始到畅鹏几次前来,都较为突然,只有在这一次的精心准备之下,僮人方把代表僮家民族的铜鼓请出来。

    僮族人十分敬奉铜鼓,他们视铜鼓如神,平时不准随便乱敲,必须珍藏在家供奉,祈求它驱除邪恶,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

    即使逢年过节及重要活动,必须先用酒、肉祭献,把铜鼓“请”出来方可使用。

    藏鼓者在院心里置一个大酒坛,酒坛里插着数根金竹制成的吸管,仪式完毕、动鼓之前要喝这同心酒,意在全村人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铜鼓是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铜鼓身上丰富的纹饰,像一座无比丰富的资料宝库,储存着僮族社会生活的众多信息。铜鼓沿面的蛙塑像是铜鼓身上最有特色的立体装饰物,它们富有民族特色且造型十分生动活泼。

    对于僮族人民来说,铜鼓是一件重器,相当于中原的鼎,在人们心目中非常神圣。铜鼓是象征权力和财富的重器,只有较大的部落首领或村寨的头人才拥有铜鼓。

    而今天的18面铜鼓,是邹圩这个八桂较大的僮族聚居地、铜鼓量的所有。

    铜鼓敲响,接着喝铜鼓酒、唱铜鼓歌、跳铜鼓舞等习俗一并展开。今日不再是配上女人陪伴什么的,而是精壮的男人给畅鹏等人送上银制的酒碗,还得“喝交杯”,不能对着银碗喝,得用银汤匙。

    当你一汤匙、我一汤匙喝着这酒时,畅鹏多么希望敬酒的是姑娘们啊!

    最珍贵的铜鼓仪式开启,紧接着僮族人们跳起预祝丰收的‘舂堂舞’。跳了舂堂舞,来年粮食堆满仓。

    舂堂舞一面唱、一面舞,若干名妇女每人背着一条舂米之杵,撞打在长形木桩上,还用竹筒配打成节奏。多名舞者各执扁担,围绕木槽,上下左右,边唱边打。

    舂堂舞,舞步雄健、活泼,场面热烈、欢快,体现了僮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迈的性格。

    主场的僮族仪式告一段落,便由客场的瑶族开始表演,几十名舞者跳着瑶族长鼓舞、唱起有24种曲牌《盘王歌》,上百人拿着瑶族的乌米饭、花蛋、花糖、糯米粑粑等的节庆食物和印染、挑花、刺绣、织锦布及竹编、雕刻、绘画等的工艺品见人就发,以示同乐。

    唱歌跳舞的瑶族女人,身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头饰带着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风格别致;

    瑶族男子则蓄发盘髻,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绣边白裤。与女子形成宣明的对比又相得益彰。

    畅鹏人等一步步迈入寨子中,寨子里一遍节日景象。家家户户门前摆着五色糯米饭、彩蛋,放着红糖、竹叶、葱花、生姜以及家家必有整煮的大公鸡,以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主道路中间摆好了一溜溜的长桌,各种烤、炸、炖、腌、卤,口味辣麻、偏酸。酥香菜品如辣血旺、火把肉、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更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僮粽、状元柴粑、白切狗肉、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等的摆满长桌,家家户户不断地把刚制作好的菜肴端上。

    相对于瑶族,僮族男子穿者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

    僮族女子蓝黑长裙短衣,头包青色绣花帕,腰系精致围腰。绣有彩色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灿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

    僮族女人厚爱银饰,礼服挂满银链、银扣、银项圈、银头饰,银光闪闪,富丽堂皇,光彩照人。喜作椎髻或鬏髻发式、上衣密纽窄腰小袖,盛装穿细褶筒裙,多彩多姿。胸兜、鞋、帽上喜绣鸟兽、人物、花卉花纹,色彩艳丽。

    八桂少数民族素有“歌海”的美誉。今天由于这特殊的原因,方圆数十里个寨子派出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十几人,多达数几百人上千人。

    顿时,马里山寨子人山人海,歌声嘹亮,形成了歌与舞的海洋。

    为了尤为隆重的今天各民族大联欢,寨子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别有风情。

    各寨子参加仪式的男女青年在告一段落后,便各自三五或群,集体跳舞对唱山歌。遇有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

    语言不一定互通,总有多个活跃的善谈者做‘翻译’,拉拉扯扯、连比带划间,尤其热闹!

    今天除对歌,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僮戏等。

    马里山人拿出自家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招待各方来客,有的在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整个马里山寨子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随着夜幕降临,火把和篝火燃起,从远处向寨子望去,处处繁光点点,一条条光带、一排排灯火,在整个寨子层层相叠,异常壮观,赞为观止!

    主篝火点燃之前,畅鹏坚决地谢绝了再一名新选火把少女的邀请,那七个姑娘都还头疼,哪还敢招惹。

    芩福与组织者们无奈,召集各寨头人一齐点燃篝火,随着锣鼓和芦笙的吹奏,所有人一齐上席,立体式的一条条长桌坐得满满当当。